搜狐体育-抓住每一个赛事精彩瞬间欢迎你

击剑小将姜鑫瑞,比赛让我更加自信 场上只能靠自己

网球频道 37℃ 0

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U12组佩剑个人赛中,一位身材瘦高、眼神专注的小选手吸引了全场目光,年仅11岁的姜鑫瑞以凌厉的攻势和沉稳的表现,连续击败多位强手,最终摘得银牌,赛后,这位来自江苏的小将平静地说道:“每次比赛都让我更加自信,站在剑道上,我明白只能靠自己,也必须相信自己。”

从羞涩男孩到自信剑客

三年前,姜鑫瑞第一次踏进击剑馆时,还是个躲在母亲身后羞涩的小男孩,偶然看到击剑比赛的电视转播后,他对这项“帅气的运动”产生了浓厚兴趣,起初,父母只是希望这项运动能够帮助孩子锻炼身体,没想到姜鑫瑞在击剑方面展现出过人天赋和专注力。

击剑小将姜鑫瑞,比赛让我更加自信 场上只能靠自己

“刚开始练剑时,我连剑都拿不稳,”姜鑫瑞回忆道,“但我喜欢击剑服,喜欢面具,更喜欢剑与剑碰撞的声音。”每周五次、每次三小时的训练,他从不叫苦叫累,即使在学校课业繁重的时候,他也坚持完成所有训练计划。

教练李俊峰评价道:“姜鑫瑞最可贵的是他的心理素质和独立思考能力,很多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,比赛中会不断回头看教练或者家长,但他从不会,他完全沉浸在比赛中,自己分析对手,自己做出判断。”

赛场上的孤独与成长

本次全国锦标赛半决赛中,姜鑫瑞遭遇了卫冕冠军刘子轩,第一局结束时,他以3:7大比分落后,局间休息时,他没有像其他小选手那样焦急地望向看台上的教练,而是闭目调整呼吸,回忆对手的技术特点。

“在场上的那一刻,真的只能靠自己,”姜鑫瑞说,“所有平时的训练、看过的录像、学过的战术,都要在那一刻转化为自己的判断和行动,教练的声音、家长的鼓励都在很远的地方,能依靠的只有自己。”

第二局开始,姜鑫瑞突然改变战术,由防守反击转为主动进攻,连续得分将比分追平,最终在决胜时刻以一记漂亮的进攻得分锁定胜局,闯入决赛。

“那一刻,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自信——不是相信自己一定能赢,而是相信自己能够应对任何情况。”姜鑫瑞说道。

击剑带来的改变

击剑不仅给姜鑫瑞带来了奖牌,更带来了全方位的成长,他的母亲告诉记者,练习击剑后,孩子变得更加自律和有条理,为了平衡训练和学习,他自己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,每天6点起床晨读,下午放学后训练3小时,晚上还能保质保量完成作业。

“击剑需要快速决策和应变能力,这些能力也体现在他的学习中,特别是数学方面,解题思路更加清晰灵活。”姜鑫瑞的班主任老师如此评价。

除了学业上的进步,击剑还培养了姜鑫瑞的体育精神,在本次锦标赛决赛中,他以一剑之差屈居亚军,当裁判判定对手得分有效时,他毫不犹豫地摘下面具,与对手握手表示祝贺。

“输赢是暂时的,但尊重对手和裁判是永远的。”姜鑫瑞说,“每次比赛都是一次学习,胜利让我看到自己的优势,失败则帮助我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。”

科学训练与全面发展

姜鑫瑞的成功并非偶然,他的训练团队采用了先进的科学训练方法,包括视频分析、心理训练和营养调配,教练组每周会录制他的训练视频,与他一起分析技术动作,研究世界顶级运动员的比赛录像。

“现在的青少年体育训练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重复练习,”李俊峰教练表示,“我们更注重培养运动员的综合能力,包括战术思维、心理调节和自我管理,姜鑫瑞在这些方面都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。”

训练之外,姜鑫瑞还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,他喜欢阅读历史书籍,特别是人物传记,认为这能帮助他理解不同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,他还学习钢琴,认为音乐节奏感对击剑的节奏控制有帮助。

击剑小将姜鑫瑞,比赛让我更加自信 场上只能靠自己

“击剑不只是体能的较量,更是智慧和心理的博弈。”姜鑫瑞说,“就像下棋一样,需要预见对手的几步动作,同时隐藏自己的意图。”

未来的道路

尽管取得了优异成绩,姜鑫瑞和他的团队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,青少年时期成绩出色并不意味着将来一定能成为顶级运动员,还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科学规划。

姜鑫瑞将参加一系列国内外青少年赛事,积累比赛经验,他的目标是明年能够入选国家少年集训队,长远目标则是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大赛。

“我知道前面的路还很长,会有很多挑战,”姜鑫瑞说,“但我相信,只要保持自信,脚踏实地做好每次训练和每场比赛,就能不断进步。”

全国击剑协会青少年发展部主任杨敏观赛后表示:“像姜鑫瑞这样技术全面、心理素质好的苗子,正是我们重点培养的对象,他展现出的自信和独立,正是现代击剑运动所需要的品质。”

夜幕降临,训练馆里又响起剑刃相交的清脆声响,姜鑫瑞正在进行每日的额外训练,他的目光依然专注,动作依然凌厉,对于这个年轻的击剑手来说,今天的银牌只是起点,他的剑道才刚刚开始延伸。

在那条14米长、1.5米宽的剑道上,姜鑫瑞找到了自信,也找到了自己,每一次进攻,每一次防守,都是他与自己的对话,都是成长的过程,正如他所说:“场上只能靠自己,但这已经足够。”